在青塘村村委会会议室中,村干部围坐在法官身边,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课堂”拉开帷幕。

党员法官杨雪芹以该村去年发生的3起宅基地买卖纠纷为切入点,结合最高法典型案例,详解《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及国务院“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房”政策。同时,通过“情景问答”形式,模拟村民咨询“以租代售”“合作建房”等情形,明确“合同无效、财房两空”的法律后果。村干部老李感慨道:“原来帮村民代签合同也可能担责,这课真是及时雨!”
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土地纠纷,法庭党支部同步启动“党员联村包案”行动,针对青塘村近三年十余起宅基地纠纷,标注矛盾集中区域,梳理归纳纠纷产生原因和办案技巧。由党员法官分别对接村民小组,在村务公开栏公示联系电话,吸纳2名熟悉村情的退休村干部担任特邀调解员,与法官组成“1+1”调解小组,深入涉案土地进行实地勘查,由法官指导调解员运用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党员法官+调解员”的形式,共同编织一张土地纠纷化解“微网络”,助推乡村治理“大提升”。
在一起坟占地纠纷中,老张(化名)多年前出售一套房屋,经多次转手卖给老王(化名),多年后,老张发现老王在房屋旁建起一座坟墓,便以坟墓和其耕地相邻为由,要求排除妨碍。

本着“办理一案,指导一类纠纷解决”的工作原则,法官联合调解员多次实地走访了解案件情况,结合《土地管理法》向双方当事人释明了宅基地和耕地的法律性质和区别,围绕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土地资源管理的政策进行针对性解读,并从公序良俗、当事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向双方释法明理。化解矛盾的同时,法官针对宅地基使用权取得、行使和转让中易发的矛盾点向调解员讲解法律知识和调解经验。
党员法官杨雪芹表示:“把主题党日开到纠纷一线,既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更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管好农村资源资产’要求的具体行动。我们将持续开展“党员法官·每周一村”活动,用法治力量守护好农民的‘安居梦’。”
寒风瑟瑟,法润乡土。随着党员法官们的后背消失在村道尽头,一幅“党建红”引领“法治蓝”,“解纷争”助推“乡村兴”的生动画卷正在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