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江口法院聚焦基层矛盾化解新情况、新要求,形成了完善的先行调解+诉中繁简分流解纷模式,在此基础上,丹江口法院积极复制推广2024年度先行区典型经验及商事案件调裁分流“三级过滤”机制,通过专业调解组织“一级过滤”、先行调解“二级过滤”、诉中繁简分流“三级过滤”,推动商事案件审理驶入“快车道”,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联动行业调解,一级过滤分流有序
多名农民工向某企业索要工资,向法院提起诉讼,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丹江口法院根据案件性质迅速组织企业所在园区的该行业调解员及值班民警进行调解。调解员结合具体案情在法院的指导下,对企业关联案件进行检索,参照示范案例,制定出个性化调解方案。经过多轮沟通,双方达成了和解意见,使案件于一天内便成功得以化解,企业也于一周内付清了农民工工资。
目前,丹江口法院已成立商事纠纷调解工作室、商事纠纷“共享法庭”,多名在各自专业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特邀调解员,通过专业调解组织对商事纠纷进行“一级过滤”,避免企业进入诉讼周期,减轻当事人诉累,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真正帮助企业纾难解困。
善用先行调解,二级过滤调解有方
某物业管理公司被解聘后,将该小区200余位小区业主诉至法院,诉请业主支付前期拖欠的物业管理费。丹江口法院受理案件后,认为该案时间跨度比较长、涉及人员众多,标的额虽小但矛盾尖锐,影响面大。如果采取传统的审判方式强制业主缴纳物业费,不但不能实质性解决问题,反而容易加剧业主和物业的矛盾,导致更多诉讼案件涌入法院。在经当事人同意后,案件推送至调解委员会先行调解。调解员决定充分调动外界力量,邀请街道办事处、物业办成立调解委员会,召集物业及业主代表在社区参与调解。调解人员通过对小区进行实地考察摸排调查实情,最终将该小区部分的物业纠纷化解在诉前。
丹江口法院在市综治中心设立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派驻一名员额法官、一名法官助理及一名书记员定点办公,开展法律服务和指导,积极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多元调解方式,为其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利、更加专业的调解平台,全面推行“先行调解+司法确认”纠纷化解新模式,对商事案件进行“二级过滤”,凸显先行调解零成本、速度快、效力强的显著优势,提升司法效率。
深化繁简分流,三级过滤裁断有速
刘某与某保险公司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中,先行调解未果后,法官进行简案繁案快速筛选,因该案案情简单,适用简易诉讼程序审理,仅用时14天即作出判决,当事人均服判息诉,保险公司按时履行赔付义务。
丹江口法院制定了《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和调解操作规程事实细则》,用明确制度对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流程、办案团队、办案效率等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规定,确定“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类案专审”的运行模式,运用“ 示范性诉讼”手段处理群体性、批量性案件,实现庭审过程和裁判文书的全方位“ 瘦身”,提高审判效率,降低案件平均审理天数,进一步降低解决商事纠纷的时间成本。
2025年,丹江口法院先行调解成功率达25%。市综治中心调解团队成功调解25件,其中商事纠纷,引导企业通过诉前调解成功化解纠纷7件。再次繁简分流,其中快审、速裁团队分流案件1004件,平均审理期限缩短至31天,切实提高了审判质效,降低企业诉讼成本,以实际行动和高质量司法助推营商环境持续向优向好。
下一步,丹江口法院将继续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司法效率,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努力打造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