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法官驻点综治中心 群众诉求“一站式”化解​

来源: 立案庭 时间: 2025-09-24 09:45 点击量: 1162

“没想到在综治中心跑一趟,不仅调解好了纠纷,还当场完成司法确认!”近日,在丹江口市综合治理中心,刚拿到司法确认裁定书的李女士难掩激动。这是丹江口法院入驻综治中心后,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生动缩影。

畅通部门协作 打造“一站式”服务枢纽

以前处理宅基地纠纷,先找村委会调解,调解不成再去镇里,最后还要跑到法院立案,光来回奔波就耗了半个月。”回忆起过去的维权经历,村民老郑感慨不已。为破解群众“多头跑、反复跑”的难题,丹江口法院主动对接丹江口市综合治理中心,设立“法院服务窗口”,派驻1名四级高级法官、1名法官助理及1名书记员组成常驻专班,与综治中心内的其他20家单位“邻窗办公”构建起“咨询——调解——确认——立案”的无缝衔接服务链条。

微信图片_2025-09-26_095922_878.jpg

“群众只要走进综治中心,无论是邻里矛盾、劳动争议,还是合同纠纷,都能在综治中心得到专业法律指导。能调解的,我们联合各方力量当场化解调解成功的当天就能办理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直接指引立案,避免群众多跑路。驻点法官陈勇介绍。

入驻以来,该院驻综治中心“法院窗口”累计分流案件197件,有效减轻了法院诉讼压力,也为群众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

创新联动机制 凝聚“一揽子”调处合力

基层纠纷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单靠法院“单打独斗”很难高效解决。为确保群众纠纷“有人接、接得住”,丹江口法院创新推出“1+N”联动机制,以驻点法官为核心,联动人民调解员、行业专家、网格员、社区干部等多方力量,形成“专业法律指导+基层民情沟通+行业技术支撑”的调处格局今年7月,未成年人黄某因交通事故受伤,案涉双方针对医疗费用多次协商未果,黄某担心进入诉讼程序时间漫长,多次通过信访寻求问题解决途径。驻点法官接到案件后,立即启动“1+N”机制,法官梳理法律关系、明确赔偿标准交警部门负责对事故责任进行划分,人民调解员则负责安抚家属情绪,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补偿协议并于当天完成司法确认。

微信图片_2025-09-26_095930_556.jpg

该院积极推行“源头解纷”清单化管理,梳理辖区高发矛盾纠纷,形成“物业纠纷”“涉企纠纷”“婚姻家事纠纷”等多类治理清单,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设立专项调解小组,批量化解矛盾纠纷。调解不成功的再引导当事人进行仲裁、行政复议等程序化解。此外,该院还定期选取典型案例邀请各单位驻点干部、群众旁听,以案释法增强群众法律意识,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

打破信息壁垒 发挥“云调解”解纷优势

“不用千里迢迢从上海赶过来,在家就能和对方达成还款协议,这线上调解太省心了!”某金融公司负责人在与李某的借款纠纷圆满解决后,特意给承办法官打来电话致谢。这场跨越千里的高效解纷,背后是丹江口法院依托“综治网格化”平台搭建线上解纷通道的生动实践。

微信图片_2025-09-26_095936_050.jpg

以往,不同部门间数据不互通,法院难以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全貌,群众遇到问题往往要在多个部门间奔波,尤其是涉及跨地域主体的纠纷,往往沟通成本高、信息传递慢化解周期拉长。为破解这一痛点,丹江口法院主动接入“综治网格化”线上平台实时共享辖区内矛盾纠纷基础数据当事人涉诉涉访记录纠纷关联信息内容,让每一起矛盾纠纷的“来龙去脉”都清晰可查。

平台还设置“一键分流功能,群众或企业通过线上渠道提交纠纷诉求后,系统会根据纠纷类型、涉及领域、管辖范围等信息,自动匹配并分配至对应的矛盾纠纷调解部门,精准对接市场监管、劳动仲裁、法院等主管单位,避免“多头受理”“推诿扯皮”。更贴心的是,平台支持线上沟通、证据提交、调解协商等全流程操作,让群众无需出门,仅凭手机或电脑就能参与调解,真正实现“指尖解纷”。

某金融公司因李某向其借款迟迟未还引发纠纷,由于公司远在上海难以来到当地维权,遂通过线上平台向综合治理中心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法官接到案件后,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并组织“线上”调解,在法官专业的法律指导和耐心细致的沟通协调下,通过数次线上沟通,双方当事人很快弥合分歧,在线达成一致调解协议。

深化融合发展 构建“全链条”治理格局

法院入驻综治中心,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司法职能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体,综治中心设立“特殊群体维权窗口”,法院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提供“调解+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一体化服务。针对涉企案件,法院联合中心内市场监管、工商等部门,建立涉企纠纷“绿色通道”,对中小微企业纠纷实行“调解优先、速裁快审”。十堰市某企业起诉五被告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法院接收案件后考虑到案件标的较大,原被告均为企业,第一时间联合工商部门组织双方当事人展开调解工作。双方原本对借款利息存在矛盾,意见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法官在分析案情后,结合实践及法律法规,对双方释法明理,通过分析市场大环境让双方都理解了企业发展困难,双方均作出让步,于当天达成和解协议。法官即日作出民事裁定书,让该起案件标的达500万元的涉企案件于一日内化解矛盾。

微信图片_2025-09-26_095941_555.jpg

为实现长效化运作,驻点法官与中心网格员对接,针对网格内上报的复杂纠纷提供“法律会诊”,及时解决协作中遇到的问题。

下一步,丹江口法院将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务实的举措和高效的服务参与综治中心建设,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将综治中心打造成多元纠纷解决的“桥头堡”,社会治理的“晴雨表”,让更多的当事人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努力绘就基层社会治理的“枫”景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