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丹江口法院:书写绿水青山间的法治答卷

来源: 生态环境保护法庭 时间: 2025-08-15 15:41 点击量: 593

水清岸绿,草木蔓发,鳞潜羽翔,鸥鹭翩飞——这诗意栖居的生态画卷,是丹江口人最珍视的“绿色家底”。

微信图片_20250815154418.jpg

2024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的回信中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

一年以来,丹江口法院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立足审判职能,创新司法举措,在丹江口水质保护上频频“亮招”,以司法之力筑牢生态法治屏障为绿水青山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严格依法保护,筑牢生态司法屏障。水清岸绿来自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的有力保障。一直以来,丹江口法院坚持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案件审理过程中聚焦“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目标要求,运用判处刑罚、承担损失、公开道歉、补植复绿和增殖放流等形式,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进行惩处。2024年至今,依法审理各类环资刑事案件及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5涉及土壤、森林等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民事纠纷案件3件审理审查行政案件54件,切实以公正司法惩治环境资源犯罪救济环境民事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微信图片_20250815154423.jpg

深化协同共治,守护库区清水安澜前移生态环保领域司法审判关口,入驻“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同检察、公安、生态环境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依托六大数字化智慧管理系统,收集研判案件线索2415条,立案行政案件110件,刑事案件16件,建立线索共同研判、违法联合查处、案件协同办理、犯罪快速打击、执法全程监督的高效处置机制,全面提升库区水质安全保护的司法质效。

依托“河湖长+法院院长”协作平台,联合汉江集团库区管理中心、市检察院、市水利湖泊局等多家单位对库区开展联合巡查20余次,着力构建区域协作、部门联动、打防结合、快速有力的河湖治理保护新格局。

微信图片_20250815154437.jpg

联合多家单位在沧浪洲湿地公园共同建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旅游专线,进一步推动法治与文化、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出融法于景的“法治+文旅”普法新地标,实现了生态保护效益、法治保障价值与文旅产业经济的多元协同发展与共振共赢。

落实修复优先践行修复实效导向。坚持打击与修复并重,积极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责任承担方式,一年来,实现增殖放流鱼苗257.53万尾,补植复绿林地2243株。审理的被告人蒋某成方某华蒋某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判令被告人共同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判决作出后三被告主动在丹江口库区投放鱼苗48.13万尾,推进“办理一个案件,修复一片生态”,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生态效果的有机统一。

做好环境资源案件“后半篇文章”,针对修复时间长的补植复绿类案件,开展生态修复执行“回头看”,确保补植树苗达到指定数量,新苗长势良好、枝繁叶茂,全面实现“补植”真正“复绿”。

坚持能动履职,凝聚生态保护共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常态化在库区及湿地公园开展“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保护开展宣传宣教、清漂净岸、文明观察、植绿护绿等活动70余次,全力打造“水清、岸净、景美、人和”的生态环境。

结合“3·1”“3·22”“6·5”等环保节点开展巡回审判、法治宣讲、法课夜学等活动,倡导树立互利共生、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展厅+模拟法庭的递进式法治体验活动送进校园,让守水护水的历史使命,在新一代的“守井人”中得以延续。

将法律惩治和道德规制的预防治理功能统一起来,与检察机关共同探索购买“公益短信服务”,让违法者“现身说法”,主动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深入人心。

丹江浩浩,碧波荡漾,润泽千里,惠及八方。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承载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千钧重任,关乎京津冀豫数亿人民的饮水安全与生态福祉。今后,丹江口法院将以专业队伍为盾、以审判执行为刃、以协同共治为网、以生态教育为种,为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微信图片_20250815154458.jpg

站在丹江口大坝观景台回望,汉水奔涌向北,恰似一条穿越千年的生态长河。这里不仅镌刻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使命担当,更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丹江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