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从 “摆烂拒还” 到“主动认错”善意执行为迷失的青春点亮归途

来源: 执行局 时间: 2025-07-22 11:29 点击量: 666

“法官,谢谢你对我的耐心疏导和劝慰,让我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将法院执行视为儿戏的想法大错特错,感谢你愿意再给我一次机会……”

在丹江口法院执行局接待室内,被执行人邹某低着头讷讷的说道,这位“00后”被执行人脸上,写满了懊悔。从“拘留我吧,我没钱”到主动认错、积极还款,得益于执行法官的悉心教育和引导,最终为案件画上圆满句号。

借款未还,多年好友对簿公堂

2021年1月,邹某多次以手头紧张需要资金为由向好友柴某累计借款2万元,借款到期后柴某数次催要无果,诉至法院。经调解,邹某共应偿还柴某借款12000元,其自愿从2022年12月起每月月底偿还柴某2000元,直至还清为止。因邹某未履行还款义务,柴某向法院申请执行。

通过柴某提供的身份材料显示,被执行人邹某于2001年出生,是名副其实的“00后”。如果轻易对这样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采取执行强制措施,将会对他的信誉、前途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好好的年轻人,不能就这样为了一点小钱毁了。”徐建林法官这样想到。

温情调解,互相体谅达成和解

在后续案件办理过程中,因被执行人邹某在武汉上班,为减少强制执行的不利影响,执行干警多次耐心与其电话沟通,督促邹某主动履行。在执行法官的善意劝说下,邹某逐渐消解了对强制执行的抵触,说出了自己的苦衷。

“现在工作不好找,我在武汉每个月也就3000元左右的工资,还要租房吃饭,没办法一次性拿出来这么多钱......”

考虑柴某与邹某曾是朋友关系,执行法官组织双方协商调解,达成和解协议:在保障基本生存的情况下,邹某每月向柴某还款至少900元,直至还清为止,该案便暂告一段落。

宽严相济,将心比心当场执结

“法官,邹某从和解后一分钱都没还我!现在他人在网吧,你们能来一趟吗?”

2025年7月,在接到申请执行人柴某提供的线索后,执行干警迅速前往,在网吧找到了正在打游戏的邹某,并将其依法拘传至执行局。

微信图片_20250723113214.png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我现在没了工作,实在是无力偿还,你们拘留我吧。”看着邹某稚嫩的脸庞,还未意识到逃避执行对自己的人生造成的影响,全然一副“摆烂”的态度,徐建林法官感到惋惜的同时又在思考:邹某的父母是否知情?看着孩子误入歧途,当父母的难道不会想要拉一把吗?

执行干警以此为突破点,主动与邹某拉起了家常,邹某逐渐向法官吐露心声:父母一把年纪还在外面打工,还有八岁的妹妹要抚养,自己出社会几年了没给家里拿过钱,实在不好张口向他们寻求帮助。

经过一番思想工作后,邹某终于主动向父母打电话说明情况。得知儿子欠款未还,邹某父母起初有些生气,扬言“拘留吧,反正也就十五天,我们没钱帮你!”执行干警李霄峰主动与邹某父母沟通,释明拘留等执行措施对邹某本人及其家庭的影响。“法律上您没有替儿子还钱的义务,但小邹还年轻,久拖不还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对他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再给孩子一次机会吧。”

在情与法的交织下,邹某父母的态度终于转变,主动要求与申请人柴某沟通协商。考虑到邹某目前的实际履行能力,柴某念在昔日朋友之谊再次做出让步,双方达成一致协议,邹某父母替代邹某当场还款8000元,剩余欠款柴某自愿放弃,该案成功执结。

“执行工作既要捍卫司法权威,也要竭力引导迷途者担责、重信。在办理执行案件过程中,多一点思路破局、多一些耐心引导,往往能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执行法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