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江口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群众多元解纷需求,主动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资源整合、职能融合、机制创新,有效发挥司法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形成“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分层递进解纷模式。
整合资源力量,构建“一站式”解纷平台
丹江口法院选派1名四级高级法官、1名法官助理及1名书记员常驻综合治理中心,针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劳动争议、经济纠纷等高频矛盾,实现“受理即分流、分流即调处”。

线下构建“1+N”联动机制,以法院为主导,联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N种力量,形成“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分层过滤体系。法院诉服团队设立“司法确认室”“调解指导处”,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司法确认、诉前调解、立案咨询等服务,确保达成调解协议当天就能办理司法确认,针对未能调解成功的案件,也能无缝衔接转入诉讼程序。
线上实现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接入综合治理中心“综治网格化”平台,实时共享辖区矛盾纠纷数据、当事人涉诉涉访记录等信息。一键分配矛盾纠纷调解部门,精准对接群众纠纷主管单位,各部门主动“解忧”。
创新联动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为做好群众纠纷“有人接、接得住”,综合治理中心设立各部门综合受理窗口,将矛盾纠纷、信访事项细化分流至各相关部门,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力量联动,再由法院“兜底”,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司法助力,对调解成功案件当场进行司法确认,赋予法律效力。

推行“源头解纷”清单化管理,联合中心梳理辖区矛盾纠纷高发领域,形成“物业纠纷、涉企纠纷、婚姻家事纠纷”等多类治理清单,法院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设立专项调解小组,批量化解矛盾。调解不成功的再引导当事人进行仲裁、行政复议等程序化解。驻点法官定期选取典型案例邀请各单位驻点干部、群众旁听,以案释法增强群众法律意识,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
聚焦重点领域,强化靶向治理
驻点法官与中心网格员对接,针对网格内上报的复杂纠纷提供“法律会诊”,联合中心内市场监管、工商等部门,建立涉企纠纷“绿色通道”,对中小微企业纠纷实行“调解优先、速裁快审”,2025年至今已通过联合调解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体,在中心内设立“特殊群体维权窗口”,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提供“调解+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一体化服务。

例如未成年人黄某因交通事故受伤,案涉双方因医疗费用未能达成一致,黄某担心进入诉讼程序时间漫长故多次通过信访寻求问题解决途径。为快速解决纠纷法院与交警部门通过综合治理中心调解平台为双方组织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补偿协议并于当天完成司法确认。
下一步,丹江口法院将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务实的举措和高效的服务参与综治中心建设,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将综治中心打造成多元纠纷解决的“桥头堡”,社会治理的“晴雨表”,让更多的当事人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努力绘就基层社会治理的“枫”景画卷。